[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稱
電子郵件
標題
內文
圖檔[] []
刪除密碼八個字元,刪除文章用

檔名:1476663808158.jpg-(222 KB) 預覽
222 KB我模型都買了,你給我開這個? 名稱: 無名氏 [16/10/17(一)08:23 ID:Q/B5ZMJI (Host: 220-129-*.dynamic.hinet.net)] No.10449 7推 
如圖
先說這可能是個落落長的抱怨串,請多包涵

起因是這串:

http://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0146#r10167
因為貓貓蟲君的發言
>這架是我改版後第一架練的,一直很喜歡飛燕家族
>但是改滿後覺得還是.....恩
>HA-40(1200匹)跟HA-140(1500匹)差了300多匹馬力
>可是性能只比丙型好那麼一些些...跟想像中的HA140有點出入
>還是很愛他只是有點差強人意啦..||||
因為這段發言 我對這架我日機中的最愛
一開頭就在心裡打了"可能會不好用"的心理預防針

加上無名高手的精緻考證文
http://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0146#r10177
我對這東西能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 也算是心裡有底

但即使如此 我把WT中的這台開出來玩了近百場之後
我可以說 蝸牛把這台做壞了!

當初把這台農出來的時候試了幾場
嗯 搭起來跟那個超爛的一型丁差不多 甚至比它不會轉
不過機砲彈藥數多一倍 灑起來沒有顧忌這點好
改噴油後爬升也還可以 速度370km/h以上機動起來還不錯
雖然低空加速還是鈍 而高空性能好像也沒傳聞的那麼好
(不是說這是末期少數可以在萬米高度好好編隊的機種嗎?怎麼一過五千米就開始軟了...?)
不過日軍有一堆OP機幫忙罩高空 低空也不缺機種參與亂戰
見縫插針總還能吃到幾架

....可是"樣樣通 樣樣鬆"的感覺實在很強
要形容的話就是...
把機砲移往機鼻然後砍一些迴旋的疾風 摻水稀釋變得很薄味的疾風
疾風甲會遇到的妖魔鬼怪 飛燕二也會遇到
可是疾風自己就是被灌功的妖魔鬼怪 飛燕二卻不是
疾風可以硬上 可是飛燕二會被打到生活不能自理啊啊啊
這邊會遇到切尖翼噴火和P-51D-30啊啊啊
同階會遇到的雅克和拉還有槍貓看起來跟飛碟一樣啊啊啊
...更慘的是如果被BR比我低的109F4執意追擊 我還逃不掉啊啊啊

先不說現實的飛燕二怎樣 (其實考慮參戰時間 處境應該也不比遊戲好多少)
遊戲裡四台一型的處境可能還好些
歷史評價二型是"除轉彎以外都比一型好"
無名高手以前提過飛燕二型狀況好時迴旋率可以比一型丙丁還好 只輸甲乙
可是遊戲裡的二型迴旋現在被改到輸給所有的一型 也明顯輸五式 是飛燕家族中最差的
本來是日系機傳統優勢的迴旋現在最多是"不比對手爛"但也"不比對手好"
(個人勉強可以做到跟蛇王轉到平手 可是500km/h以上的Fw190A和P-51真是靠北會轉...)

這樣看來好像只能BZ 可偏偏現在的爬升定位也很微妙
大概是之前按史實評價呈現的一型丁太糞 被罵產廢
所以新版給一型丁的爬升和運動性加料
可是二型沒變 所以現在二型就算改滿 爬升表現還稍微劣於一型丁
(跟朋友一人飛一型丁 一人飛二型 再兩人交換 都是二型比一型丁稍慢才到達同一高度)
......那多出來的三百馬力的意義到哪去了呢?
飛燕二雖然比較重 但沒有重成這樣吧
史實爬到5000m應該比家族中最爛的一型丁快一分鐘才對 怎麼變飛燕二最爛?

雖然速度是飛燕家族中最快的 但也沒有很巨大的變化 (好吧 史實好像就是這樣)
跟同BR帶的各國飛機相比還是慢 運動性也不出眾
轉彎角度大一點能量就噴超快 不知道為什麼

重點是....飛燕二身為日機中標竿的俯衝性能被大砍了!
之前跟海盜玩俯衝躲貓貓 本以為很餘裕結果800出頭機體突然嘎崩脆了!
啊咧?還有一次在750左右拉得多一點就空中分解了
飛燕二的高速操控性不像野馬或190那麼好 跟一型相比只有微幅進步或沒有進步
已經不是很好BZ了你還砍我速限?
蝸牛的飛燕二是不是委包三菱代工被偷鑽傻子孔啦?
嗯?史料記載說逃避F6F追擊的飛燕二衝到把上限1000km/h的空速錶打壞
無名高手說把考慮壓縮效應補正下修後應該還是保證破900甚至可能瞬間有到950以上
....這也差太多了吧!?
........等等這既視感...這嚴重nerf的解體速限不就1.41之前的P-51D嗎?
性能差就算了 最大賣點的俯衝削弱成這樣太不可原諒

如果說現實的飛燕二型是野馬的下位互換 現在遊戲中的飛燕二就是最慘的D-5的下位互換
(相比D5也只有頭不會亂晃和砲彈很多這兩樣優點而已)
我以為它至少是一型丁的上位互換 歡喜的把它練出來 結果現在一型丁被改得比它好用
然後飛燕家族中最傑出的俯衝能力被閹割成家族中最差的...
爬升到3500~4000左右出力就驟降 才5000m出頭就像缺氧的魚一樣喘不過氣
加速性幾乎是同階中最爛 俯衝耐久性又悲慘 要TB沒勝算 要BZ又難 到底要怎麼玩啦?

現在覺得當初懷抱著希望把它改滿的自己真蠢...
毛子你們到底在搞毛啊!?這樣惡整我的愛機


WT中預設的飛燕二型塗裝實在是美到不行
(好像是59戰隊1945年在沖繩戰役用的塗裝...原來這台有派赴海外啊...)
日本也有不少玩家形容這台是「超絶イケメン」
衝著顏值也要用下去
可是這根本是法拉利的車體裝一般市售小排量家用車的引擎啊
我玩這台已經快要玩到血淚了......
K/D始終在2這邊就上不去了...一型丙丁反而還輕鬆破3.....
沒錯 !: 這台沒有四門20或兩門30砲.只不過是砲彈較多.不知為何BR高破天際 (a/WNCPcg 16/10/17 10:49)
無名氏: 因為一型丁就已經排在4.3了 二型不比它高說不過去...話雖如此 五式戰卻待在3.7 超沒天理的啊 (.23NU15g 16/10/17 17:48)
大飛燕黨心聲: (╬゚д゚)ノ゛為了外型我可以忍,可是你砍我俯衝就不行 (faZc90Y6 16/10/17 22:56)
無名氏: 這台能碰上槍貓? (rk5HGHPc 16/10/17 23:52)
無名氏: 他歷史5.0當然碰的到GUN喵 (QKbiKGAI 16/10/18 00:53)
無名氏: 詳細模型照片ww (62BsJa9k 16/10/18 21:33)
無名氏: 訂是訂了可是還沒到... (A5a9cd72 16/10/19 01:11)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17(一)09:22 ID:Npkh0VHw (Host: 61-224-*.dynamic.hinet.net)] No.10451 7推  
喜歡飛燕家的人務必要去解開德國的M.C202
......然後你就會想砸遊戲了(因為性能幾乎與二型一樣爬升還更好,BR2.0)
神奇的超OP機,但又微妙的因為火力差所以根本就打不下敵人只能當玩具
無名氏: C.202那個火力是史實呈現所以我沒意見 我都把它當中低階的超跑 那個性能其實值BR 3.7啊 (Q/B5ZMJI 16/10/17 11:16)
無名氏: 202其實就是低階的51D啊.在那個BR段,把尾速拉起來根本沒啥人追得到你,只要速度夠運動性也很傑出 (AobCVpCo 16/10/17 11:39)
無名氏: 但那個火力就跟之前白朗寧被大砍的時期美機的處境一樣,狂拿助攻,缺乏決定力,只能愉快地奔馳著打醬油.. (AobCVpCo 16/10/17 11:45)
無名氏: 其實7.7和12.7各2在2.0那邊也不算是很爛的火力 只是C.202太快 (Q/B5ZMJI 16/10/17 12:08)
無名氏: 要BZ人家射擊窗口都很短暫 這點火力不夠瞬間殺敵 偏偏慢下來會變鈍 然後被蜂擁而至的敵機狗死... (Q/B5ZMJI 16/10/17 12:10)
無名氏: BR 2.0那邊大家的防禦都弱 火力比這弱但混得很好的不少 只要能咬住對方一直打還是夠用滴 (Q/B5ZMJI 16/10/17 12:12)
無名氏: 不過這個火力拿到BR 3.7這附近就真的是來鬧的了w (Q/B5ZMJI 16/10/17 12:14)
目前版本的怪現象 名稱: 無名氏 [16/10/17(一)12:58 ID:eCSTyCBc (IP: 47.89.*.*)] No.10452   
毛瑟燕的水平速度竟然比乙型還高
(出力不變而增重增阻的狀態下水平速度竟然會提高?)

I型丁帳面改滿的爬升率11.9m/sec已經比毛瑟燕還高
(出力和機翼不變而明顯增重的狀態下竟然比較會爬?)
經RB實測 實際大概被BUFF到13.9m/sec 竟然跟五式戰的13.8m/sec同等
.....可是I型丁明明比五式戰來得重 馬力還短少超過300馬力 明顯反物理
(難怪飛燕II改滿也爬輸I型丁 人家1175馬力就可以爬13.9 你1500馬力爬12.8是啥洨)

─ 不愧是火力越大性能越強的蝸牛邏輯

......嗯不對啊 五式的火力跟I型丁同級 彈藥數還跟飛燕II一樣
為什麼五式的BR是3.7比一型丁還低?
如果I型丁是因為火力原因占高BR才讓性能去遷就它
那為什麼五式是合理性能配上優惠BR 飛燕II是跛腳性能配上過高BR?
這兩者的火力明明一樣
而火力最大的應該是毛瑟燕吧
BR雖高但也沒有高得很不合理 除了速度微妙偏高以外
並沒有拉高性能去配合BR的本末倒置現象啊

用蝸牛邏輯也說不通
用現實邏輯也說不通
目前飛燕家族的性能和分房相對關係真是讓人風中凌亂啊&^#*@!)※(%\]%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17(一)17:25 ID:5PnGdRa. (Host: 220-136-*.dynamic.hinet.net)] No.10454 24推  
 檔名:1476696334578.jpg-(110 KB) 預覽 110 KB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JBF5R4NJBFPLFA00N.html

川崎重工120周年紀念展場有展出飛燕 看座艙好像是二型

題外話 如果飛燕能換氣泡座艙還有把後置起落架收起來的話顏值應該爆表吧
無名氏: Σ(゚д゚)...經你這麼一說我才發現原來飛燕二型掛著個尾輪在飛...(衝擊) (u30DrOEE 16/10/17 19:58)
無名氏: (╬゚д゚)ノ彡┴─┴那難怪後來型號的速度掉那麼多!半埋式就可以加快3~5km/h,全收再加蓋可以加快5~8km/h耶! (u30DrOEE 16/10/17 20:00)
無名氏: (╬゚д゚)ノ彡┴─┴飛燕二型如果用全收尾輪就是611+8快要620了 吃酒精燃料更可以從627+8變635 (u30DrOEE 16/10/17 20:03)
無名氏: (╬゚д゚)ノ彡┴─┴那軍方要求的640就幾乎達標了嘛!再減重拋光一下搞不好就過了,何必背著比預估慢40km/h的罵名.. (u30DrOEE 16/10/17 20:06)
組裝工 & 地勤: ヾ(´ε`ヾ)<收放式尾輪增加組裝時間和成本 現場又會沾泥卡草好麻煩唷 才快那麼一點 改固定式好不好? (7gDCO6n2 16/10/17 20:16)
無名氏: Σ(゚д゚)ㄏ這麼嚴重的老馬應該不會吧... (c6flrDok 16/10/17 20:21)
無名氏: ...OTL 五樓講的是真的...一型甲和初期部份的一型乙是全埋式尾輪 (u30DrOEE 16/10/17 22:13)
無名氏: 可是從一型乙的生產途中開始 為了提高交機速度和簡化後勤 改成固定式尾輪了... (u30DrOEE 16/10/17 22:28)
無名氏: 把尾輪改固定式不算很嚴重的老馬啦~109G-10也是為省重量和簡化後勤寧可犧牲速度10~20km/h (faZc90Y6 16/10/17 22:58)
無名氏: G-10就算從K4的破700級降到準700級,但還是對付得了同期的噴火和野馬 (fOsTH.3w 16/10/18 01:05)
無名氏: 打對方的高標成績應該還是痛苦,但對抗對方的均標或低標表現綽綽有餘.而且少輪蓋有賺到減重的好處. (fOsTH.3w 16/10/18 01:06)
無名氏: 可是開發飛燕二型就是日方想在這個系統的速度上求突破,跟美機的速度差距能少一點是一點,每個分毫都有意義 (fOsTH.3w 16/10/18 01:10)
無名氏: 掛個尾輪在外面被風刮...總覺得在小地方不夠用心啊.... (fOsTH.3w 16/10/18 01:11)
無名氏: 川崎當時搞翼面冷卻又搞速度紀錄 還有一型各子型量產良率和大小修改要顧 焦頭爛額 (70yIm1vg 16/10/18 02:23)
無名氏: 要飛燕二型在國內沒有同級或同類型先進可供參考的狀況下符合軍方的交付要求 已經拼全力 就別太苛責了吧 (70yIm1vg 16/10/18 02:25)
無名氏: 何況若試作機可收放尾輪跑一個漂亮的值 結果開始量產又說要改增阻的固定式 那徒增程序繁雜同時是帳面詐欺 (70yIm1vg 16/10/18 02:28)
無名氏: 話說109K-4不是現場常常也把可收式尾輪鎖定在落下位置,減少各種麻煩?這樣的應該沒比G-10快太多 (3ppbzR22 16/10/20 12:17)
無名氏: 我記得的是直接把輪蓋給拆了 (qXgK74Pg 16/10/20 16:53)
無名氏: 不過G-10的固定式尾輪為了改善駐機姿勢下的前下方視野有撐高過,長度較長的樣子 (V82/vXRc 16/10/20 19:42)
無名氏: K-4也是用這種改良過的吧,加了可收功能而已 (3ppbzR22 16/10/20 19:45)
無名氏: 反而少量G-10像WNF版的似乎沒拿到改良件所以沿用G-6尾輪 (3ppbzR22 16/10/20 19:47)
無名氏: 不過也沒看過K-4拆掉主輪蓋或鎖後輪 或是G-10加上主輪蓋並改成可收輪後兩者速度變得相同的文獻 (fyC/hkLs 16/10/20 20:26)
無名氏: 兩者的高標成績還是有30km/h的差距 (725 vs 695) (fyC/hkLs 16/10/20 20:27)
無名氏: 如果K-4採710的樣本 那拆除輪蓋鎖定尾輪應該就會減慢到跟G-10差不多 (fyC/hkLs 16/10/20 20:2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18(二)04:25 ID:i6z6jlzU (IP: 13.67.*.*)] No.10458   
元川崎航空機試作部長 3式戦/5式戦設計主務者
土 井 武 夫 (1987年8月)

>而高空性能好像也沒傳聞的那麼好
>(不是說這是末期少數可以在萬米高度好好編隊的機種嗎?怎麼一過五千米就開始軟了...?)

…しかし、3式戦Ⅱ型は高空性能がなかなか良く、速度は高度6000mで時速611km/h、上昇時間5000mまで6分、高度10000mにおける編隊飛行が容易にでき、この余裕のある上昇力とその大きな急降下速度は、米軍機に対してひとつの強みであった。

>這樣看來好像只能BZ 可偏偏現在的爬升定位也很微妙
>大概是之前按史實評價呈現的一型丁太糞 被罵產廢
>所以新版給一型丁的爬升和運動性加料
>可是二型沒變 所以現在二型就算改滿 爬升表現還稍微劣於一型丁
>(跟朋友一人飛一型丁 一人飛二型 再兩人交換 都是二型比一型丁稍慢才到達同一高度)
>......那多出來的三百馬力的意義到哪去了呢?
>飛燕二雖然比較重 但沒有重成這樣吧
>史實爬到5000m應該比家族中最爛的一型丁快一分鐘才對 怎麼變飛燕二最爛?

>....可是I型丁明明比五式戰來得重 馬力還短少超過300馬力 明顯反物理
>(難怪飛燕II改滿也爬輸I型丁 人家1175馬力就可以爬13.9 你1500馬力爬12.8是啥洨)

…液冷機における、抵抗面積が小さく、重量が大きいことは、急降下性能が空冷に対して勝っていることになるので、機体の強度が十分であれば、空戦においては、この利点を生かして、一撃離脱の戦法を取れることになる。
幸いキ61は、機体強度が十分であり、急降下速度850km/h以上においても主翼フラッターを起こすことなく、実戦においても、一度も空中分解を起こしたことがない。海軍の零戦は急降下速度が650km/hくらいしかないため戦闘において各パイロットから、極めて不利な点として指摘されていた。

>之前跟海盜玩俯衝躲貓貓 本以為很餘裕結果800出頭機體突然嘎崩脆了!
>啊咧?還有一次在750左右拉得多一點就空中分解了
>已經不是很好BZ了你還砍我速限?
>蝸牛的飛燕二是不是委包三菱代工被偷鑽傻子孔啦?

...............................................
(╬゚д゚) 蝸牛~~!代我問候你母親!我祝你全家花開富貴啊!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18(二)04:44 ID:QKbiKGAI (Host: 220-142-*.dynamic.hinet.net)] No.10459 18推  
 檔名:1476737060418.gif-(61 KB) 預覽 61 KB
這飛燕二是我現在少數騎著小馬D30敢格鬥硬上的飛機....
説是全能型機但是所有分野除了火力都比小馬矮一截
而且詭異的是分房還被抬到了莫名其妙的5.0
結果跟著小紫電一起被抬上去氣的我當場暴氣...|||||
小馬蟲: (╬゚д゚)<蝸牛~~!代我問候你母親!我祝你全家花開富貴啊 (QKbiKGAI 16/10/18 04:46)
無名氏: 所有能力都跟野馬很像但都矮一截或差不多 已經是飛燕擺脫不去的烙印了...因為現實物理特性上它就是這樣 (70yIm1vg 16/10/18 13:25)
無名氏: 至於紫電 是目前日本線的新魔法機 雖然已經比剛出的時候稍微削弱 但還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70yIm1vg 16/10/18 13:26)
無名氏: 舊遊戲引擎參數的紫電改 (腳踏車) →大紫電改王朝 (戲稱3000馬力) →紫電改把拔 (TAIC) (70yIm1vg 16/10/18 13:34)
無名氏: →新紫電改腳踏車 (還是帶翼下魔法造氧系統 但速度按日本的實測帳本 馬力虛高但阻力也奇大) (70yIm1vg 16/10/18 13:37)
無名氏: →紫電改理想型 (全體往史實2000馬力的預估性能靠攏) ←目前的紫電改在這裡 (70yIm1vg 16/10/18 13:38)
無名氏: 可是現在的紫電還在登場的蜜月期 套的是TAIC甚至還略超其上的性能 明顯浮誇 (70yIm1vg 16/10/18 13:40)
無名氏: 而且雖然說紫電不是不能用2000馬力參數 但那是1945年紫電改都開始穩定後才實施的強化作業 (70yIm1vg 16/10/18 13:42)
無名氏: 史實中大部份的紫電用的都還是1800~1850馬力 加上機體設計和氣動不成熟 總體評價明顯比紫電改低 (70yIm1vg 16/10/18 13:44)
無名氏: 但現在的紫電是用1945年2月以後才開始回饋到N1K1系的2000馬力出力 (而且帶翼下魔法增升) (70yIm1vg 16/10/18 13:45)
無名氏: 可是分房是按它的登場時間 比紫電改低了將近BR 1.0 (70yIm1vg 16/10/18 13:46)
無名氏: 結果就是N1K1-J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比改良型N1K2還強 然後BR還低一截的怪現象 (70yIm1vg 16/10/18 13:48)
無名氏: 日本論壇還有人把"紫電強過紫電改"和"烈風BR比零戰低""五式戰比一型丁低"合稱日線三大不可思議 (70yIm1vg 16/10/18 13:52)
無名氏: 所以現在對日戰動不動就遇到整排紫電實在是稀鬆平常不過的事... (70yIm1vg 16/10/18 13:54)
無名氏: 雖然可能是玩日系的人少 比較少人在喊 所以蝸牛一直忘記改br… (u8XnxNzY 16/10/18 15:16)
無名氏: 但看向那很多人玩的m60a1砲盾… 完全就蝸牛自己爽而已吧 (u8XnxNzY 16/10/18 15:18)
無名氏: (╬゚д゚)ノ彡┴─┴什麼玩家反應阿實戰數據阿駕駛員經驗談之類的這些東西蝸牛才不管 (MBQZg4wQ 16/10/18 19:57)
無名氏: (╬゚д゚)ノ彡┴─┴單純只是他們想讓這東西有多強就給多強想多弱就多弱 (MBQZg4wQ 16/10/18 19:5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19(三)01:37 ID:A5a9cd72 (Host: 36-228-*.dynamic-ip.hinet.net)] No.10461 5推  
 檔名:1476812274528.jpg-(198 KB) 預覽 198 KB
>詳細模型照片ww
訂是訂了可是還沒到.. 完成大概是這樣
不過我想塗成遊戲中59戰隊的樣式

>大飛燕黨心聲: (╬゚д゚)ノ゛為了外型我可以忍,可是你砍我俯衝就不行
沒錯!
日機之中唯一有俯衝到遷音速體驗的強者為什麼會被nerf到變成系列中墊底的弱雞?不能接受!
無名氏: 這顏值.... (9tw.6x/Y 16/10/19 08:04)
無名氏: 我對駕駛艙前面那條消光黒抵抗不能,又是銀色....(爆射 (9tw.6x/Y 16/10/19 08:06)
無名氏: 消光黑?這怎麼看都是橄欖綠吧... (ZiiLFNVw 16/10/19 12:56)
無名氏: (*´∀`)。o0織布控制面和鋁質蒙皮的差異表現得好棒 (6ZpYRjA6 16/10/19 15:58)
無名氏: (*゚∀゚*)到了之後記得開箱文 (s16ljeYo 16/10/19 22:05)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19(三)18:48 ID:6ZpYRjA6 (IP: 47.90.*.*)] No.10464 18推  
我是野馬那串開D-30刷戰績重建對野馬信心的前草履蟲啦
目前用D-30已經KD破3,勝率52%,呀比!
雖然在版上眾多高手之前這點本事實在不值得誇耀,不過擺脫一上野馬就變草履蟲的身份感覺還是滿爽的w
(老天保佑蝸牛別太快砍,讓我再刷高一點www

說回本串主角的飛燕II型
我之前用這版的D-30沒有全力俯衝,結果大概花了1800m高度就換到約400km/h的空速,著實讓我震驚了.
用帶40mm的那個鍾馗也可以有同等成績,但要動力推滿而且接近垂直俯衝,還是有點差距.
(日系幽浮如砲隼或烈風我不測.因為感覺灌水的比這個沒意義.)
然後就來試一下最近版上討論很熱烈的飛燕II型...
感覺它的動力輸出曲線似乎怪怪的,我是沒有感覺3500~4000m這邊出力有驟降啦,爬升不算猛但還穩定,
但是一過5000m不能用原本的爬升角,一定要低頭,不然空速流失得超快,
國外有網友監看出力發現5000~6000m這邊動力驟降約300hp,大家說這台一過5000m開始軟腳可能跟這個有關吧.
(Ha140的動力特性是這樣嗎...?前面的飛燕也是不到6000就會開始衰減,可是好像也沒這麼...???)
我過了5000m後維持小角度爬升並一邊盤旋一邊往下看,最後選定一架正準備穿越我正下方打我身後友軍的噴火Vc
一個轉身破S往它頭頂衝下去,也是邊衝邊調整航向,感覺衝得比D-30陡一點,但沒到試鍾馗時那麼拼.
從528xm高度衝到略低於3500m時開始拉起騎上它的高六點,正好跟測D-30一樣花掉約1800m高度,
看一下空速大概賺了360km/h左右...所以粗估類似條件下這台的俯衝加速大概是D-30的九成?
因為目前D-30是野馬系的頂點,加速棒而俯衝加速更是螺旋槳中的佼佼者,
如果飛燕II型的俯衝加速有這台的九成,那應該跟D-5差不多或只輸D-5少許
考慮到飛燕II型畢竟馬力和重量都比D-5還低,有這個表現應該說蝸牛做得滿靠譜的(?

>之前跟海盜玩俯衝躲貓貓 本以為很餘裕結果800出頭機體突然嘎崩脆了!
>啊咧?還有一次在750左右拉得多一點就空中分解了

趁那台四砲噴火正專注一架零52的空檔我占到好位開始偷打它,它稍微中彈後就立刻往下俯衝.
兩機一直衝到低空,它在離地不到500m處不得不拉起,我比他高約500m也準備拉起...靠! 我衝到了857km/h!
因為操控快死透了所以我連忙收油門減速到770左右再緩拉逐漸改平,很幸運沒有解體,
不過我得說在這個速度下噴火的操控性比我好,
飛燕II型的升降舵在這個速度下很沒力,機鼻撐不太起來,方向舵更像凍住一樣偶爾才理你一下,
唯一比較有在響應的滾轉也跟不上眼前的噴火.幸好它已經沒啥高度,速度又劣於我,只能在低空蛇行.
雖然看它一直在我機鼻前面晃來晃去而我又因為太遲鈍抓不到射擊窗口實在很煩,不過我很謹慎不讓它誘我衝前的意圖得逞,
趁它試圖拉一個桶滾而機鼻上翹露出大截面的瞬間,火力全開終於爆了它...呼...然後我就被AA打爆了...T∀T

由以上經驗得知,飛燕II型的解體線其實沒有原po說得那麼低,至少也有跟那幾架I型和五式戰同等.
(因為那幾架我印象中是855~860這邊會解體,所以當我看到857閃過時我就不敢再上去了)
只要緩拉的話也不至於750就爆,只是帶桿真的要輕柔(我全程都壓在7G以下)
但我也不是說原po誇大,
因為我另一次開這台從3000m用力往下衝,一過700km/h就拉不動然後速度剛過800沒多久就爆機了.
個人猜測啦,可能是WT有做出各空層的空氣密度差異,並非單純用查表法設一個定值,在此之前毫無前兆然後一越線就爆,
而是...從高一點衝的話,處在低密度空氣(=阻力低)中的時間較長,所以可以累積到較高的速度,
在低空全力衝的話因為全程都身處較高的空氣密度中,機體前緣的壓力太高一下就超過機體容許上限
所以還來不及到達理論速限之前就爆了
....不過因為其它飛燕和五式都不會這樣,所以這樣又反證飛燕II型的結構果然是家族中最弱的.還是很奇怪...

目前總歸就是飛燕II型的俯衝極限沒有比其它家族成員低,但也沒有比較高,
可是比其他家族成員容易拉斷,或因為一些奇怪的理由提前解體.
以它現在爬升,俯衝,運動性跟史實相比都被砍但BR居高不下的狀況來說,可能暫時遠離這台比較不會受氣...
無名氏: 我認為850 (無論IAS還是TAS) 應該不是飛燕一系真正的解體界線 (beOe.ajw 16/10/19 20:01)
無名氏: 只是土井或川崎有提到「根據試算到850沒問題」但沒說超過會怎樣。超過的部份對他們來說應屬未知領域 (beOe.ajw 16/10/19 20:03)
無名氏: 就像P-51B~K的手冊寫IAS 505mph=812km/h 是不可超過速度,並不是真的不可超過, (beOe.ajw 16/10/19 20:05)
無名氏: 而是超過後廠商就不負責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衝到590甚至600mph的回報 (beOe.ajw 16/10/19 20:06)
無名氏: 因為不能隔壁有人超到595mph生還,結果我才到540就死了,國賠!這樣 (beOe.ajw 16/10/19 20:12)
無名氏: 所以廠商才會給一個足夠應付軍方需求就好的偏低安全值,保證範圍內都可正常操作,同時也是免責聲明 (beOe.ajw 16/10/19 20:14)
無名氏: 至於飛燕二型,明野教導團的測試是俯衝能力與隼三型、四式疾風、五式相比 為四者之中最優 (beOe.ajw 16/10/19 20:18)
無名氏: 別說跟同等動力的五式戰相比,就是跟疾風比俯衝都有優勢 (畢竟大家都沒聽過疾風俯衝遇到局部音障的事蹟) (beOe.ajw 16/10/19 20:21)
無名氏: 如果那個機翼的設計只能容許到850,甚至像遊戲這樣三式二型還特別容易折,那怎樣測試都不該是這種結論。 (beOe.ajw 16/10/19 20:22)
無名氏: 850km/h的速限是川崎團隊試算出來的 所以這個應該是TAS真空速 (fyC/hkLs 16/10/20 00:38)
無名氏: 起因是因為キ61試作機和一型甲初期生產機上使用的九八式空速計指示上限只到700km/h (fyC/hkLs 16/10/20 00:42)
無名氏: 就算超過刻度上限的部份也算入勉強算它750好了 可是飛燕在實驗和實戰中經常衝破此限還感覺到繼續在加速 (fyC/hkLs 16/10/20 00:45)
無名氏: 然後落地後發現指針就停在最大速限那不動 壞了 才解到這架飛機的俯衝威能已經遠遠超出此錶的測量極限 (fyC/hkLs 16/10/20 00:48)
無名氏: 所以後面就換裝了上限1000km/h的三式空速計 雖然並不是真拿此表測到850的讀數 (fyC/hkLs 16/10/20 00:51)
無名氏: 但超過800的讀數紀錄是有的 再加上空速補正推得飛燕和五式戰的真實極限大概在850附近 (fyC/hkLs 16/10/20 00:53)
無名氏: (一型丁由於增重和機鼻加長 可能會比這個值再略高一點點) (fyC/hkLs 16/10/20 00:55)
無名氏: 而且這是重量 出力 推力 阻力等多重因素總合下只能把三式和五式推到這樣快 而非機體或機翼的結構上限 (fyC/hkLs 16/10/20 00:58)
無名氏: 自換此錶後就再也沒發生過俯衝能快到把指針打壞的事了…直到荒蒔義次把飛燕二型催到超過0.8馬赫那次XD (fyC/hkLs 16/10/20 01:02)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0(四)01:42 ID:fyC/hkLs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469 4推  
>單架野馬還不是那麼可怕 兩架以上的野馬協調就很恐怖 有噴火和熊貓在下面好好搭配的話簡直銅牆鐵壁
>你拉我打 我跑你追 上下交互拖帶牽制的話 進攻方真的不容易破解
>但萌軍之所以是萌軍就是因為野團大家都各玩各的 不是放敵人風箏 而是放自己人風箏 這樣不輸也難
我在別串這樣說過 不同機種之間如果能互相彌補 這種組合能給對方很大的進攻難度
曾在VMF 222服役過的Jonh M. Foster在「Hell in the Heavens」一書中提及
日本戰機雖然運動性傑出但大多數都有明顯的缺點 比較不像日本飛機的飛燕則沒啥缺點但也沒啥特別的威脅性
但是!
如果擅長小圈轉彎的零戰和擅長俯衝的飛燕能互補搭配起來 那他們的F4U海盜就會處境艱難

史實日本陸海軍大概是沒法好好做這種跨軍種協同作戰訓練 讓美軍比較好過 可以個別針對弱點擊破
但是沃桑德之中是可以實現這種夢幻搭配的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使用零戰五二型/五二型乙和飛燕二型的玩家抱怨這兩架在它們所處的分房是如何艱困如何無力
...要是這兩者搭配起來呢?搞不好能讓對面只會用性能壓人的傢伙大吃一驚喔

奮起吧! 日系玩家
無名氏: 問題是很多玩家並不會想要這樣挑戰自己,多半只會覺得這樣是找虐 (.CcBKZyw 16/10/20 01:44)
無名氏: 老子是來找樂子的,幹嘛寄望野團能有人跟我搭配…對面用性能壓人?我們這邊難道缺UFO嗎? (.CcBKZyw 16/10/20 01:46)
無名氏: ↑大概就是這種想法,一邊找分房舒服的舒壓or用更不科學的性能壓回去,一邊嘲笑對方智商低 (.CcBKZyw 16/10/20 01:50)
無名氏: 但是這樣不會進步啊... (fyC/hkLs 16/10/20 03:26)
雖然不是本串主角的飛燕二型... 名稱: 無名氏 [16/10/20(四)02:05 ID:fyC/hkLs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470   
 檔名:1476900301330.jpg-(96 KB) 預覽 96 KB
分家到軸心三巨頭各自開花的DB三兄弟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0(四)02:06 ID:fyC/hkLs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471 5推  
 檔名:1476900413486.jpg-(29 KB) 預覽 29 KB
然後是三者的速度性能比較
無名氏: 202好兇 (2jWN0.Kk 16/10/20 11:40)
無名氏: 這張圖對飛燕稍微苛薄一點 這條速度曲線看起來比較接近帶毛瑟砲的一型丙 (fyC/hkLs 16/10/20 15:59)
無名氏: 然而要跟109E3或C.202作對比 用較接近初期試作機的一型甲或算是第一階段定型的一型乙會比較公平 (fyC/hkLs 16/10/20 16:02)
無名氏: (ノ゚∀゚)ノ跑車國不是叫假的 (VpSJjpBQ 16/10/20 16:25)
無名氏: 杜卡迪是不會壞的! (MFsYaRJU 16/10/20 20:24)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0(四)22:43 ID:fyC/hkLs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477 6推  
 檔名:1476974636881.jpg-(104 KB) 預覽 104 KB
不是很嚴謹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想看
不過總之做出來了就貼一下

這樣飛燕一型甲乙丙丁的性能區隔關係大概就分明了
丁型的曲線走勢跟前三者有點不同
是因為預期海平面動力充裕下性能損失較少 到高空動力不足導致性能衰落幅度變大
不過反正遠遠落後於其他飛燕這點是不變的 (算入爬升率應該會更想哭...)

飛燕二型、Macchi C.205和Bf109G-6則是沒有太確定的線條
拿幾個數據和對應高度就大概連一下 抓一下大概的性能所在
詳細的得找回以前的文檔和圖表 或請日本那的前輩提供精密的試算才能畫

飛燕二型喝酒精的數據理當比表中的好 但應該還是跟109G-6和C.205有點差距
可能跟109 F-4可以勉強比看看吧

飛燕到後來的重量管理失控得厲害...
無名氏: 然後做這張圖表的時候發現一件驚人的事:最近熱點話題的P-51D-30沒辦法放進這張圖裡面來... (fyC/hkLs 16/10/20 23:04)
無名氏: 那傢伙海平面就390mph 要跌到380mph也就是本表右端以內 已經是38000ft的事了 (fyC/hkLs 16/10/20 23:06)
無名氏: 高於本表的高度最上緣…C.205和G-6的全開高度一帶已經衝出本表 D-30是從頭到尾都衝出去XD (fyC/hkLs 16/10/20 23:08)
無名氏: 你要不要把d30給加進來看看ㄚ....好奇起來了 (PMuBICLI 16/10/21 01:25)
無名氏: 很好奇這圖表會變多長XD (PMuBICLI 16/10/21 01:38)
無名氏: 上菜了 請慢用XD (PF5OWYSE 16/10/21 02:06)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1(五)02:05 ID:PF5OWYSE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478 46推  
 檔名:1476986723004.jpg-(207 KB) 預覽 207 KB
為了讓版上各位理解所謂P-51D-30徹底衝出圖表是一個什麼概念
又做了這張圖
結果用戰末/戰後規格打一堆1941~1943的前輩好像太過份了
加一加就變得這麼多了...XDrz

請不要叫我再加樣本了 不然會眼花撩亂到看不清
另外請注意本表的左端速度起點並不是0 所以不要看圖誤以為野馬有飛燕的兩倍快喔^^
英制與公制的換算請自己進行 謝謝

主要是四條支系
DB本家的Bf109系統
義大利的Macchi液冷系列
日本的川崎飛燕一系
還有盟軍 或者說 世界液冷最傑出代表 野馬系統
(本來是只想做D-30啦 為了跟1941~42那一梯做類似條件對比 就追本溯源到NA-73也上去了...)

Bf109系正好是三個主要型號
BoB時的代表E型
中期主幹也是撐最久的G-6
還有為了不讓P-51D顯得太OP而進來打臉的K型
(※ 一個是45年1月下旬有交付部隊的最高標1.98ata進氣壓版本 一個是44年底有實測的K型樣本中最佳成績 但因為是實驗機 許多細項不明 可能沒有交付部隊)
以一個戰前就誕生的基礎架構來說 109最後還能跟野馬拼鬥到這個程度 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義大利Macchi系以登場的時間點來說都是非常傑出的表現
特別是它不只是直線速度快 運動性 操控性都很傑出 到C.205時連火力也很出色
只可惜這一系因為母國在1943年底就出局 加上後來更大型且後發的G.55後續潛能更佳的關係 就沒有更令人驚嘆的表現了

日本的飛燕一型其實剛登場的時候很傑出 基本布局有些像液冷的Macchi 但方角的感覺又像109 速度則介於兩者之間
然其有最寬的翼展賦予它DB核心三者中最佳的迴旋性和起降特性 還是三者中最重也航程最長的 實在難能可貴
可是當三個分家兄弟都邁向1500馬力級數去時 飛燕二型卻落後了...
個人不認為是飛燕的基礎設計較差 而是陸軍不斷追加裝備而川崎又沒有時間做減重最佳化 加上日本增壓技術較落後
(還得考慮義大利能直接獲得原廠DB 而後期授權國產化也過關 不像日本因為精度較差 國產貨的良率和效能就是比不過德義兩國)
性能不垮也難
...當然這個體重也不是白重的 另兩者就沒辦法像飛燕II這樣俯衝到這麼危險的領域 也沒有它的航程
不過老實說飛燕要是有得選的話 她大概也想減重來拉高性能吧...飛燕II型的空重比109F-2的戰鬥重量還重 對那個出力的引擎來說實在太吃力了

野馬一系就不用說了
身為二戰液冷系統的效率極致代表 剛出生的NA-73就已經展現了驚人的速度性能
才用了區區1150HP的亞利森動力就已經將No.10470圖中的軸心液冷三傑都甩在身後
身為亞利森野馬中頂點的P-51A更是1943年度的低空一霸 雖然受限於一級增壓器過25000呎性能快速衰減
但它的低空性能甚至可以跟戰爭最末期的109K和最高進氣磅數的P-51D比肩 以它的時間點實在太超前了
(所以誰說換梅林之前的野馬很失敗的?)
67"的P-51D沒啥好說的 四平八穩的性能 甩開同期的G-6是綽綽有餘了
就算G-6和後來的G-14有強化高空性能的AS系引擎拉近了差距 但只論速度的話野馬還是游刃有餘 打不贏?跑就對了

最後就是本圖的主角 採用80"(約等同英制25磅版本)進氣壓的D-30
雖然是最領先群之一 但也只是強勢而不是無懈可擊的存在
可就算是末期終極螺旋槳 人家海平面的極速多少還在圖表內最右端出發 不忘本
…你這王八蛋從頭到尾都在畫面外是怎麼回事啊!!
無名氏: σ`∀´)σ人家再愛搞怪好歹還會伸一隻腳進畫面 露個腳跟或鞋頭,D-30你在畫面外又揮手又跳又叫有個屁用啊www (AZdUwQso 16/10/21 02:25)
無名氏: 那k4嚇到我了....... (Kpn6RIes 16/10/21 04:33)
無名氏: 我說啦 因為怕原圖加個黑屏然後上D-30孤伶伶一條曲線顯得它太超凡絕倫桀傲不遜 有吹捧D-30之嫌 (PF5OWYSE 16/10/21 06:28)
無名氏: 所以把跟它旗鼓相當的109K-4也加上去 為了壓住D-30我連實驗的最佳成績也上了 (PF5OWYSE 16/10/21 06:30)
無名氏: (雖說是實驗 好歹是實測下去跑出來的 足以證明K-4物理極限至少有到這邊 公平起見 這樣本不能無視) (PF5OWYSE 16/10/21 06:32)
無名氏: 如果用稍微靠左的那條細線 那是有下部隊的最佳成績 C3和MW50併用也才跟野馬的高標在中高空以上互角 (PF5OWYSE 16/10/21 06:36)
無名氏: 就顯得沒那麼恐怖了 而且這個D-30跑445mph=716km/h的樣本帶兩個油彈兩用掛架 (PF5OWYSE 16/10/21 06:38)
無名氏: 如果是翼下光裸的裸機狀態 D-30還可以再快約3mph=5km/h 即721km/h (PF5OWYSE 16/10/21 06:40)
無名氏: 跟全真裡改滿的值完全吻合 改滿的爬升率對照我之前的實際爬升率考證也是幾乎100%吻合 (PF5OWYSE 16/10/21 06:42)
無名氏: 本版的最佳迴旋速度和最佳盤旋圈時也與史實的記載幾無二致 可以說WT開放D-30以來最接近史實的一次 (PF5OWYSE 16/10/21 06:44)
無名氏: 若把D-30那條線再往右移3mph 對抗實戰部隊版K-4就沒啥問題 對實驗版的差距也幾乎可忽略不計了 (PF5OWYSE 16/10/21 06:47)
無名氏: 但D-30來不及抵達戰場吧,目前看到的西線最新約D-20,太平洋戰線D-25。 (dG5HUQ2c 16/10/21 11:36)
無名氏: 英國在戰爭結束前讓部份準備攔截V-1的野馬IV用上了25磅增壓 那性能等同或略超目前遊戲中的D-30 (PF5OWYSE 16/10/21 13:28)
無名氏: 美國用的P-51D也有在太平洋戰區催到80"過 不過僅限於濕熱時短場起降用 時限一分鐘 案例很稀有 (PF5OWYSE 16/10/21 13:30)
無名氏: 大戰中美軍平均最高催到75" 通常72" 雖不如80"強悍但也相去不遠且較穩定 80"則在韓戰時普及 (PF5OWYSE 16/10/21 13:32)
無名氏: 這個是狂想 飛燕如果推上1800HP的幻想機可能到哪去? 又或者他也上Homare? (q4XDo1qw 16/10/21 13:58)
無名氏: 不過這樣的話那應該說是五式戰而不是三式戰了.... (q4XDo1qw 16/10/21 13:59)
無名氏: 飛燕如果搭載實際上不存在的1800馬力ハ240 (PF5OWYSE 16/10/21 14:26)
無名氏: 預估極速可逼到675~680km/h 海平面爬升率1080m/min 很接近109G-10的水準 (PF5OWYSE 16/10/21 14:27)
無名氏: 不過美軍諜報部隊不知從什麼管道弄到了川崎的這個預估 把它誤以為是飛燕二型的性能寫到TAIC情報帳上 (PF5OWYSE 16/10/21 14:28)
無名氏: 結果就是戰後一如慣例被廣泛的誤解"美國人用好油幫我們飛出該機的真正實力了" 嗯 這公式我已懶得吐槽了 (PF5OWYSE 16/10/21 14:31)
無名氏: 日本有人去考證TAIC的飛燕II 發現其圖解和重量尺碼根本都是一型 僅馬力是二型 性能則是三型的預估 (PF5OWYSE 16/10/21 14:33)
無名氏: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架在這條世界線未曾存在過的TONY II (PF5OWYSE 16/10/21 14:34)
無名氏: 然後戰後有些英國戰史學家在撰寫五式戰的時候又因它是換頭飛燕而暱稱它TONY II (日本可沒這樣叫) (PF5OWYSE 16/10/21 14:36)
無名氏: 結果有些人又把這個TONY II 當成了TAIC的TONY II而對其威脅性大加褒揚 (PF5OWYSE 16/10/21 14:37)
無名氏: (我說你們都沒注意TAIC裡的TONY II 是液冷尖鼻子嗎...OTL) (PF5OWYSE 16/10/21 14:39)
無名氏: 結果五式戰(被誤解)的性能地位就一躍成為與P-51D旗鼓相當的東洋對手 (PF5OWYSE 16/10/21 14:41)
無名氏: 日本當時實戰部隊本來就因為可靠性和操控手感對五式戰讚譽有加 有些駕駛甚至愛它超過四式戰(它也確實能打 (PF5OWYSE 16/10/21 14:42)
無名氏: ....五式戰只能與海軍航空隊的比賽懶豬打滾吧 而且還可能被以快打快打成豬頭.. (q4XDo1qw 16/10/21 14:43)
無名氏: 日本某些戰史學者和愛好家沒搞清楚西方這段誤解五式戰的經緯 (PF5OWYSE 16/10/21 14:45)
無名氏: 見獵心喜的以為五式戰的強大已得到西方世界的背書 加上國內的好評 綜合後就變成流行的"五式戰最強傳說" (PF5OWYSE 16/10/21 14:47)
無名氏: 其實近10年前日本就有戰史考證把這段經緯寫出來 破解了五式戰能與末期野馬同等的傳說 (PF5OWYSE 16/10/21 14:49)
無名氏: 但想當然這種讓人幻滅的觀點在出版界和網路沒有流行起來... (PF5OWYSE 16/10/21 14:50)
無名氏: 大家都還是比較喜歡那種"末期絕望的狀況下 預期外的魔改得到了驚人性能 但因沒名字而不為人知的奇蹟" (PF5OWYSE 16/10/21 14:52)
無名氏: 五式戰與烈風匹敵野馬傳說....押注疾風或者紫電上2,200HP比較有可能性.. (q4XDo1qw 16/10/21 14:53)
無名氏: 這種浪漫情懷的產物... 當然五式對海盜和地獄貓的戰果也真的接近平手 對野馬大敗但也確實有擊落過對方 (PF5OWYSE 16/10/21 14:54)
無名氏: 以一個馬力和科技都和對手不對等的應急改造案來說 這種表現其實配得上奇蹟二字了 (PF5OWYSE 16/10/21 14:55)
無名氏: 至於你說讓飛燕裝誉...土井曾說過 如果飛燕當初就決定上空冷 那胴體剖面就會像零戰或疾風那樣圓圓的 (PF5OWYSE 16/10/21 14:57)
無名氏: 它也不必在三式轉五式那個時期 為了發動機和胴體截面之間有嚴重段差一事傷透腦筋了... (PF5OWYSE 16/10/21 14:58)
無名氏: 這個我比較好奇為什麼會做成圓的...像Fw190或者五式戰那樣的壞處是? (q4XDo1qw 16/10/21 20:01)
無名氏: (゚∀。)つ゛我在零戰指揮官這本書讀到,日本投降後,地勤們提出各種願望,包含"駕著五式滑行撞草堆" (wT26r1yI 16/10/29 01:28)
無名氏: (ノ゚∀゚)ノ<還有放乾潤滑油後發動引擎,大家圍著看發動機轉到燒起來的... (o4RDOmdM 16/10/29 01:29)
無名氏: 「反正都輸了,這些都用不到啦!拿來幹些平常不准的智障事吧!」www (VKVEaTrU 16/10/29 02:06)
無名氏: 用螺旋槳切蘿菠! (ivqxPGSg 16/10/30 15:53)
無名氏: (ゝ∀・)用螺旋槳幫想切腹的人.... (EqpwSlBc 16/11/01 19:45)
無名氏: 航空小英雄! (0ZZ2mFb6 16/11/02 22:00)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1(五)15:17 ID:ttCbqk1E (IP: 107.189.*.*)] No.10479 10推  
>大家都還是比較喜歡那種"末期絕望的狀況下 預期外的魔改得到了驚人性能 但因沒名字而不為人知的奇蹟" 這種浪漫情懷的產物...
這超流行的啊...因為真的很酷嘛www
像沒有獲得正式採用番號的GP-01~04啦,或IGLOO裡面那堆[每個都說是失敗品但都靠北強而且掛掉前一定飆破紀錄或帶一串擊墜數當伴手禮才肯下地獄]的鬼東西...
光是鋼彈系列裡這種例子就多到不可勝數,每次有電玩或漫畫新作的主角機或新機要合到既有的世界觀裡去的話幾乎都會玩這招......
只是這些原創機體多半還是會給個名字啦,不然粉絲討論或商品化會有識別度問題哈哈.
[其實我超強的只是你們都不知道].......這就是終極的中二病嘛,到六七十歲可能都戒不掉的那種.苦悶現實之下總是需要一點這種調劑,你懂的.
無名氏: 我承認我每次看原作不夠滿意開始構思或動手畫寫設定的原創人物或機體到最後十之八九都像這樣 哈哈哈哈哈 (PF5OWYSE 16/10/21 15:28)
無名氏: 因為這招真的太萬用而且又富含浪漫色彩 硬要嵌進去又想看起來頗像一回事 這招最好用 (PF5OWYSE 16/10/21 15:29)
無名氏: 不過戰史畢竟是發生過的歷史 有嚴謹的必要 越深入探究下去 往往就缺乏浪漫而像你講的"苦悶現實" (PF5OWYSE 16/10/21 15:31)
無名氏: 君不見三國蜀漢或源義經就是因為充滿這種悲劇英雄色彩 長期被創作界翻案成"敗者為王" 久了反變成通說 (PF5OWYSE 16/10/21 15:34)
無名氏: 質與量雙方面都被車翻→"你們只會用物量海人啦不公平 對等條件下一定是我贏的!"→就說你在質方面也輸啦 (PF5OWYSE 16/10/21 15:37)
無名氏: 末期圖紙酷炫外型+劃時代性能→"這個若趕上再來幾百台就逆轉!"→測過嗎?有些有根本性的問題你知道嗎? (PF5OWYSE 16/10/21 15:40)
無名氏: 俯衝得到爆錶讀數和爆音體驗→"你看軍刀和X-1之前人類就破音障了!"→壓縮效應二戰當時的人就知道了啦 (PF5OWYSE 16/10/21 15:43)
無名氏: 你看吧www (ttCbqk1E 16/10/21 15:45)
鄉民如我都愛看: (つд⊂)現實是被打到經脈盡斷的慘敗,但倒下前好歹有貓到對手幾拳而且一拳中臉:[你看你還被我打臉,我超強的吧] (ttCbqk1E 16/10/21 15:49)
無名氏: 其實軸心國的<傳說>都有這樣的問題.像是那個性能對不起造價的bsm.被吹捧成傳奇也是這種心態作祟 (0KpxSxyk 16/10/22 06:44)
本串相關 名稱: 無名氏 [16/10/24(一)07:01 ID:uzfuTYXM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491   
 檔名:1477263680876.jpg-(125 KB) 預覽 125 KB
http://page18.auctions.yahoo.co.jp/jp/auction/w154866985
1/32的精緻木造模型 正好就是最近話題上頭 也是開版貼的這一款高背飛燕二型
看有沒有勇者要去把這尊迎回來 XD
這種請師傅做的往往都是絕無僅有的一台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8(五)23:15 ID:r3GzvsVs (Host: 220-129-*.dynamic.hinet.net)] No.10497 2推  
 檔名:1477667724826.png-(753 KB) 預覽 753 KB
說到這串講的這種【樣樣通 樣樣鬆】可是又惹人憐愛的機種
我想到D.520.......

在它的分房
它不是很快 但也不是最慢的 只是要記得大部份對手都比你有性能優勢
它不是很會轉 但也不至於像磚 不過拉一兩個彎之後能量噴得跟什麼一樣 (比飛燕2好的大概就是300km/h以下還算有點基本操控性)
它不是很會爬 不至於感覺都爬不上去 但一次俯衝攻擊後絕對拉不回發起高度
火力不算很差 打得準的話 軸砲和機槍齊發一到兩個點放內可以打下重戰機 但軸砲要打出足夠的傷害 只夠你放個兩三次 放光後你只能到處打醬油

這種哪方面都不算沒牌可打 可是都算不上什麼決定性好牌 然後外型討人喜歡的特性 活脫就是飛燕2的翻版嘛

不過同樣是到處【見縫插針】混口飯吃 為什麼我覺得飛燕2用起來難用多了呢......?
無名氏: D.520的水平極速不到550km/h 在200~300之間算常用速度段 (20yL0NLs 16/10/29 02:15)
無名氏: 如果低於300操控就不行 那這台機體根本就做壞了 德軍也不會在擄獲測試報告中稱讚它的運動性 (20yL0NLs 16/10/29 02:1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31(一)09:31 ID:aHuf6q7o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511 61推  
忙了幾天沒及時回應不好意思

>這個我比較好奇為什麼會做成圓的...像Fw190或者五式戰那樣的壞處是?
理論上機身順著鼻罩的輪廓往機尾漸縮是最理想的形式 而鼻罩的輪廓和剖面由引擎形式決定
所以包著星形引擎的鼻罩自然都呈圓形(或圓的變形) 後面的機身要銜接上自然也傾向走圓弧的剖面 才不容易有段差

早期航空界甚至因為不喜歡角形 認為會增加局部的拖曳阻力
像噴火或D.520這種初期模範還會刻意讓後段機身漸變成類似橢圓形這種沒折角的剖面
(機鼻上方那角角的部份是遷就液冷引擎邊角不得不 總不能刻意做一個正圓或橢圓硬要去包結果搞到機鼻總阻力更大...鼻子不能盡如理想 那就在後段機身多下工夫吧)

後來也堪稱範本級的飛燕和野馬則是想:
既然我身為液冷 鼻子方就方了 胴體剖面一併跟著方 形狀還比較順(沒有段差) 阻力一樣減得下來
怕邊角處產生紊流的話就把該處改成帶圓弧的R角就好了 不想讓側面完全走直線那也帶一點弧面就好

嗯...要比喻的話就像
理論上橢圓翼是最理想的翼平面 可是表面太多微妙的曲面過渡 沒造好效果大減 想造好則工時太長
所以後來成為主流的是前後緣都呈直線的漸縮翼 然後在翼端加個圓弧的翼套 來讓總體達到接近橢圓翼的效果
這樣當然還是比不上橢圓翼 但可以有你的八九成效率而只要你一半以下的工時 以C/P值來說明顯更好
少掉的部份用其它設計的優點來彌補就好
所以你看非橢圓翼的零戰和橢圓翼的噴火比失速特性或中低速操控性並不會比較遜色
...當然零戰是殺哪些部份來補機翼的氣動效率 大家都很明白就是

另外方形機身有機內容積利用率較高
(由於機內裝備品多是長形/方形/長方形 角形剖面比圓形剖面容易放滿每一寸空間 防火壁或防彈板也容易造得更簡單就遮住更大的截面積)
以及生產維護都較簡便的優點 想成就一款實用的兵器自然也必須兼顧這些層面
所以飛燕和野馬在這方面的評價也明顯高過噴火
(噴火就是太在意表面形狀是否理想所以牽一髮動全身 綜合飛行性能確實頂尖但每次改動都很容易破壞原有平衡 最後想上層流翼連機身都得換掉 就變別台飛機了)

另外角形機身剖面還有個額外好處 就是淺平的腹部其實額外增升的效果比圓形或蛋形的剖面更好
(野馬因為有效利用梅瑞迪斯效應的熱排放 能給後段機身下方提供更高的單位升力 得到的增益甚至抵銷缺點還有餘)
不過這種"舉升體"的概念主要還是在戰後成型 所以很難說大戰中的設計者是衝著這點才採取角形機身剖面
基本還是衝著角形機身容易整形製造和利用容積等好處 獲得多一點增升的優點基本屬於歪打正著

所以理論上空冷發動機和角形機身的匹配性是比較差的 大戰前期幾乎沒有人這樣設計
但銳意圖進想造一款飛天軍馬的譚克博士 想兼容空冷多餘重量低+可靠和抗損性高 和角形機身容易製造維護和利用容積的多重優點
(還有一個層面就是他不想去搶DB和Jumo等主流液冷的配額 免得又被梅塞和RLM的政治力介入掐住脖子搞到計劃動彈不得 後來轉生朵拉的初期這個擔憂一度成真)
最後在他團隊勤奮的反覆嘗試錯誤後 摸索出"集中推力排氣管到圓形引擎罩和角形機身的段差之間吹走因段差而生成的拖曳紊流"這個黃金解法
才讓圓圓的空冷大頭與角形機身的配合不再需要以犧牲性能為代價 而又能成功融合兩者的好處
這個突破也成為很多後進的模仿範本

五式戰自然也是用這招來闖過了飛燕換頭的難關
不過倒不是土井武夫天資聰穎突發奇想 而是因為日本有獲得一架Fw190A作為參考和研究範本 土井他研究得夠認真透徹有貫通其中的要點
而這也是被情勢逼出來的:
譚克是一開頭就有意要把圓頭和角身湊在一起同時享受兩邊的好處
土井則是面臨三百多個飛燕二型的機身卻只有不到一百具合格的ハ140可以安上 無頭飛燕停得滿地都是
這兩百多台無頭飛燕針對DB引擎作最佳化的角形機身已經是無奈的既成現實 總不能把它們當作巨大垃圾丟在那裏 也來不及針對新來的金星引擎重新設計機身
焦頭爛額拼命翻書下 幸好前人有成功經驗才得以闖過難關
所以土井才說 如果當初就以設計一架空冷機為前提 他就不會選用角形機身給往後的自己添那麼多麻煩了

而很現實的是 五式戰的機身還是漸縮得不夠俐落 所以1500馬力級的選手中 它的速度依然是排後段班的
可以說應急設計的它身上的確還是有設計不夠洗練而被拖後腿的部份 (...所以說拿它的空力跟野馬相提並論顯然是外行才會有的過譽了)
理想型是像Fw190A和鍾馗那樣 自引擎艙最大徑之後就一路漸縮到機尾才是理想的形式 (雖然鍾馗的胴體剖面並非角形就是了)
你看這兩者用馬力換速度的效率都很不錯
...當然用這個非難五式戰也不公平 那個從機鼻一路平行到後1/3才開始漸縮的胴體剖面是繼承自飛燕 是針對DB最佳化而非金星 屬於先天原罪導致的進化不完全
所以土井才會那麼說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說到這邊就不得不提到三菱的雷電一下
>理論上機身順著鼻罩的輪廓往機尾漸縮是最理想的形式 而鼻罩的輪廓和剖面由引擎形式決定
堀越就是為了滿足那個速度/爬升/火力的攔截機多重指標 不得不採用大直徑的火星
但順著火星用上面講的常理設計 會搞出一台更大頭更胖的海軍版鍾馗 堀越不喜歡
正好這時空技廠發給協力各廠一份層流翼的研究
堀越異想天開的想:
"如果胴體也採層流翼剖面 既可以讓引擎安裝位置後退而減少機鼻正面迎風阻力 連胴體也可以享受層流效果不就太好了嗎?"
於是就把雷電設計成了那個子彈型的機身
...結果就是衍生了延長軸震動 散熱不足等多重問題 但速度還是拉不起來 與意圖相反的殘酷現實
何以如此?
因為堀越並沒有真正搞懂層流翼剖面在實作上的限制和注意事項 只是單純用自己的理解去應用 實際上卻把應用層流翼時不該犯的錯幾乎全犯了 還用在錯的地方
除了將最大徑擺到接近胴體中央的弦長40%處弄出本來不會遭遇的延長軸震動系列問題
還衍生出超過機身最大徑之後往機尾收縮的曲線過份陡峭而有機體表面氣流剝離而產生額外阻力 反拖速度後腿且讓某些速度下尾翼舵面局部低效的現象
而且中央膨出來的機身與主翼結合部也違反面積律法則
...雖然說這要到YF-102挑戰超音速失敗時才被重視和修正 實在不能責難當時的堀越沒有相關知識
不過即使在與面積律相關性稀薄的M 0.5 這錯誤的胴體剖面形也會帶來10~20km/h的速度損失 對當時極速都在600前後的世代來說這往往就是達標與否的生死之差
(※雷電當初無武裝無防彈而且外表經過多次修形+引擎增壓器都正常跑的原型機也就跑到626km/h 裝備一路加回去就是降回600前後
 就算考慮後來量產改型有100馬力的輸出提升幅度 喝個美國油就讓它飆到670km/h一事也是絕不可能的 ...除非美國油幫它再加200馬力...想也知道不可能)
就結果論來說 想要增速的堀越搞這個設計其實是完全失敗了 反而給自己添了麻煩而嚴重延誤了雷電的服役 使其登場之時已不具備性能先進性
如果當初走保守路線直接做成更胖頭的鍾馗 可能還不會有那預期外的損失
就算退一步講 胖頭版鍾馗並不會比現有的雷電性能好 至少可以早半年到一年上馬 零戰壓力也就不會重到被逼得要出一堆超出己力的悲慘改型
...不過這樣就不是那個充滿才氣喜歡冒險的堀越會做的事了

至於層流翼應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野馬為什麼成功而雷電和其餘一票用層流理論的日機為什麼失敗?
這就是個太冗長複雜的問題 留待以後再說吧
無名氏: 五式戰就是個急造方案 土井能改造到有這完成度也夠強了 (CnZ6NJLU 16/10/31 16:21)
無名氏: 感覺海軍太倚賴三菱的聽話和堀越的才氣了... (tw6Ck./g 16/11/01 08:44)
無名氏: IJN後來也發現不對另開川西提案的紫電開發案 只是晚了.... (4Xndu22E 16/11/01 12:30)
無名氏: 說來雷電早了一年開案 試飛我看日文wiki與紫電試作機居然是同一年 (4Xndu22E 16/11/01 12:34)
無名氏: 正式開始量產(還是試產?)也是1943差不多時間 這是怎樣... (4Xndu22E 16/11/01 12:36)
無名氏: (再討論下去會把雷電從神壇踢下來嗎..) (4Xndu22E 16/11/01 12:37)
無名氏: 應該說雷電本來就不在神壇上XD 都是愛好者吹上去的 (4nGMoa5Y 16/11/01 12:42)
無名氏: (゚∀。)y━・~結果到最後三菱還是只有零戰能嘴嘛 (4Xndu22E 16/11/01 12:57)
無名氏: 以對戰局的貢獻而言零戰到1942年底之前都算傑出戰機 43年開始無力不過還不差 但再下去就…很不堪了 (XIYAF1ig 16/11/01 13:17)
無名氏: 另外想到:有看過說法利用層流理論只有P-51算是大成功 其他都是半調子效果有限 (V9SpFDEo 16/11/02 16:42)
無名氏: 這與P-51的梅賽德斯效應增加的推力也有關係? (V9SpFDEo 16/11/02 16:43)
無名氏: 梅賽德斯(X)梅瑞迪斯 (V9SpFDEo 16/11/02 16:44)
應該這樣說: 日本大多數應用例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一半或生硬套用 結果優缺點互相抵銷 好像有賺又好向沒賺 (9zvlW/d2 16/11/02 20:06)
無名氏: 有的還多了預期外的缺點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有希望成功的又來不及完成或成熟 (9zvlW/d2 16/11/02 20:08)
無名氏: 而野馬是當時唯一幾乎在所有方面細節都都做對的範例 將各種設計牴觸的缺點最小化 總和優點最大化 (9zvlW/d2 16/11/02 20:10)
無名氏: 一堆別人覺得不重要或似有若無可以略掉的+1+3 它做到+5+7+10而且一直疊加 (9zvlW/d2 16/11/02 20:12)
無名氏: 結果就是大家覺得一定又重又差的野馬"怎麼用那麼少的馬力換到那麼多的性能?"成果驚人 (9zvlW/d2 16/11/02 20:19)
無名氏: 當初棄之如敝屣的各國再重新投入層流的研究和應用時 發現果然還是有一堆折衝要解決 才深感跟野馬差距之大 (9zvlW/d2 16/11/02 20:21)
無名氏: 所以沒有深入研究的網路批評者或紙上黨 整天光會算翼負荷或翼面馬力的 至今依然沒搞懂人家為什麼成功 (9zvlW/d2 16/11/02 20:24)
無名氏: 只能酸溜溜的批那些北美早已迴避或緩和的問題點 想像野馬一定又重又差 然後繼續跟不上被人拋在腦後 (9zvlW/d2 16/11/02 20:27)
無名氏: 要是野馬沒有應用梅瑞迪斯效應 它的層流應用還是會成功 只是不會讓它那麼傑出 (9zvlW/d2 16/11/02 20:29)
無名氏: 因為有梅瑞迪斯和其他細節雕砌的堆疊 才合計之後顯得超群 (9zvlW/d2 16/11/02 20:32)
無名氏: 故把野馬成功全歸功於"層流翼"或"梅瑞迪斯"單一原理也是太過簡略 那是處處講究之後累積的成果 (9zvlW/d2 16/11/02 20:35)
無名氏: 把雷電的胴體型失誤全歸咎在堀越的理解不足或剛愎自用上有點不公平,因為把層流剖面應用到胴體型再搭延長軸 (EGhNh8MU 16/11/02 21:05)
無名氏: 這是空技廠的空力研究班給堀越的建議,他只是理解不足就吃下去、然後吹縮尺模型又看不出問題所在而已 (EGhNh8MU 16/11/02 21:08)
無名氏: 問題是當時日本國內能看出這樣應用錯誤在哪的人並不存在,而日本和三菱能給堀越的資源也讓他沒辦法做更多了 (EGhNh8MU 16/11/02 21:11)
無名氏: 畢竟這不是快樂的科研實驗,有趕著上馬又要達成性能指標的壓力 (EGhNh8MU 16/11/02 21:14)
無名氏: 批評他過份豪賭是可以,因為日本當時舉國上下就充滿這種氛圍。可是批評他理解不足有點非戰之罪 (EGhNh8MU 16/11/02 21:17)
無名氏: 另外雷電在試作中並未飛到626km/h,那是鍾馗的試作成績。雷電各型在試作中都沒超過620過 (EGhNh8MU 16/11/02 21:20)
無名氏: 十四試局戰當初的要求只有"不低於325節(602km/h),期望可達340節(630km/h)" (EGhNh8MU 16/11/02 21:31)
無名氏: 然後堀越和官民試算的結論是因為超重和外型不夠理想,會短少13km/h即589,實測還更慢只有574 (EGhNh8MU 16/11/02 21:33)
無名氏: 後來從試作機的火星13型換成量產型的火星23型甲/乙,增加的兩三百馬力拿去抵銷量產型多出的重量和阻力 (EGhNh8MU 16/11/02 22:11)
無名氏: 也就讓J2M3提升到標準作戰重量587、輕荷596、裸機616,要無武裝才能達成當初標單要求的指標 (EGhNh8MU 16/11/02 22:17)
無名氏: 渡邊洋二還批評三菱或空技廠提供給航空本部"極速646,爬升至六千米僅4分59秒"一值是嚴重的過份樂觀 (EGhNh8MU 16/11/02 22:22)
他說: "似乎完全沒有考慮增重或外型變更帶來的阻力影響,只計算馬力對原有機體的性能增幅" (EGhNh8MU 16/11/02 22:25)
無名氏: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TAIC的美國油可跑671傳說站不住腳,因為美國人沒幫你改引擎=無法有效利用高辛烷 (EGhNh8MU 16/11/02 22:31)
無名氏: 沒幫你改變增壓器設定/設計=全開高度沒有提升,也沒幫你改變機體外型=氣動失誤沒有修正 (EGhNh8MU 16/11/02 22:33)
無名氏: 而且美國拿到的樣機機況還沒有三菱的試作機好,表面不工整 (EGhNh8MU 16/11/02 22:36)
無名氏: 再怎麼偷油減重+洗去塗裝+順暢運轉也不可能增快達60~70km/h之多 (EGhNh8MU 16/11/02 22:38)
無名氏: 那必須以增加兩三百馬力或將全開高度拉高一萬呎為代價。很顯然,美方報告中看不出這種改變 (EGhNh8MU 16/11/02 22:41)
無名氏: 而實際上日本也有人跑去看了美方測試雷電的整份報告原文,雖頗有讚賞,但全速奔馳測驗一項寫明了"未實施" (EGhNh8MU 16/11/02 22:45)
無名氏: 因為"在全開高度推滿動力即將到達日方手冊的極速前就發生汽缸燒損導致失去動力不得不迫降。故本項未完成" (EGhNh8MU 16/11/02 22:48)
無名氏: 而缺乏料件的美方也無法再進行測試下去。連日方標稱的極速都沒驗證成功,671是哪冒出來的?可想而知 (EGhNh8MU 16/11/02 22:50)
無名氏: 那為什麼TAIC的諜報估測會變成"美方以理想條件幫我們實測出了不可能的高性能"還廣為流傳呢? (EGhNh8MU 16/11/02 22:53)
無名氏: 因為1.日方的飛行報告數字太簡略,想看國際通用的全包線只有TAIC可看。就算那是估的也比日本官測完整 (EGhNh8MU 16/11/02 22:54)
無名氏: 2.美國人不敢相信日本的"速度型機種"或"高馬力新銳機"只有這點程度,情願相信對手與自己更加對等 (EGhNh8MU 16/11/02 22:58)
無名氏: 3. 日本這邊則是出於"不肖な子供ほど可愛い"(越不成材的孩子越令人憐惜) 這種心態在看當時國產戰機 (EGhNh8MU 16/11/02 23:05)
無名氏: 許多學者和考證高手也承認對當時美日技術和性能差距之大一事"雖然科學上已經可以解釋、但情感上不能接受" (EGhNh8MU 16/11/02 23:10)
無名氏: 這也是為什麼網路上總有一派人 即使已經被無數的實測報告打臉,仍龜在各論壇或Youtube留言拼命散佈 (EGhNh8MU 16/11/02 23:15)
無名氏: "歐美機性能會那麼漂亮都是偷油減重洗塗裝無武裝…etc.,日機看起來差是因為我們測的條件都超苛"云云 (EGhNh8MU 16/11/02 23:17)
無名氏: 因為如果不這樣相信"實戰它們會扣而我們會加"去補那個看來太過刺眼的差距,身為日粉真的很難受 (EGhNh8MU 16/11/02 23:20)
無名氏: 加上西方也有意把當年日本帝國塑造得比史實強大(就像他們總有做不完的納粹秘辛),這種謬論至今仍很有市場 (EGhNh8MU 16/11/02 23:24)
無名氏: 感謝前輩賜教指正!哇~被洗臉洗得好爽XD (9zvlW/d2 16/11/02 23:30)
無名氏: 所以我當初讓你轉的那個烈風考證中才會提到"堀越把零戰和雷電的特徵融合在一起" (EGhNh8MU 16/11/02 23:34)
無名氏: "是因為他想把零戰運動性和航程的優點 和雷電高速和重火力的優點 同時實現在一架飛機上" (EGhNh8MU 16/11/02 23:37)
無名氏: "但他又怕雷電的部份會給烈風帶來不好的影響" 因試作雷電令他隱約感覺哪邊出了岔子,可又說不清問題在哪 (EGhNh8MU 16/11/02 23:42)
無名氏: 結果最後還是老路子:高精度縮尺模型吹風洞。所以實際外板凹凸、外型變更、螺旋槳後流內影響他還是看不出來 (EGhNh8MU 16/11/02 23:47)
無名氏: 烈風也依然像雷電那時那樣,試作機的空力遠遠跟不上模型的理論效率 (因為略掉太多細節) (EGhNh8MU 16/11/02 23:50)
無名氏: 不過幸運的是因為烈風的巨大體格造就了長胴,修長後收的機身曲線把雷電短胴那個中央外膨的問題緩解掉了 (EGhNh8MU 16/11/02 23:53)
無名氏: 土井也對老同學堀越這樣設計雷電有疑問啊:"大家都想把機身做得儘可能苗條 怎麼會有人刻意做胖呢?" (9zvlW/d2 16/11/02 23:56)
是啊,鳥養鶴雄也說了: "層流翼剖面利於高速的特性無庸置疑,但做成胴體並置於槳葉後流內 則恐有弊大於利之虞" (ztNqx4QY 16/11/03 00:03)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31(一)09:34 ID:aHuf6q7o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512   
 檔名:1477877646625.jpg-(88 KB) 預覽 88 KB
附上以前在軍版發過的圖
可配合上文幫助理解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31(一)09:58 ID:aHuf6q7o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514 7推  
 檔名:1477879115473.jpg-(48 KB) 預覽 48 KB
然後這是三式改五式 
利用噴射後流吹去因段差而造成表面紊流的示意圖
無名氏: 大感謝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 (CnZ6NJLU 16/10/31 16:19)
無名氏: 類似的用法是不是四式戰也有用到 推力式排氣管的部分? (CnZ6NJLU 16/10/31 16:22)
無名氏: 四式戰和零戰的胴體和引擎罩並無段差帶來的拖曳阻力問題 所以它們的推力排氣管就只是負責提供推力幫忙增速 (3Cq5o5QU 16/11/01 01:29)
無名氏: 所以換個角度想五式戰果然還是被這個段差拖了後腿 如果機身沒有這個段差 熱排放推力不是拿來抵銷阻力 (3Cq5o5QU 16/11/01 01:31)
無名氏: 而能成為剩餘推力 五式戰有機會飆到600km/h左右(這是指胴體一開頭就匹配金星走圓弧剖面的前提下) (3Cq5o5QU 16/11/01 01:33)
無名氏: 只不過當初土井搞換頭 預計極速只能達到550~560 (喂!你對金星的1500馬力也太悲觀了點吧?) (3Cq5o5QU 16/11/01 01:36)
無名氏: 結果一測下去發現能衝到580 川崎和陸軍兩邊已經是大喜過望直嚷著"天佑吾皇" 所以才顯得是奇蹟 (3Cq5o5QU 16/11/01 01:38)

【刪除文章】[]
刪除密碼: